小伙子砸窗这件事,简单的说邯郸配资公司,这件事就是黑白颠倒,指鹿为马。
7月2日,K1373次列车突然停运,电力中断后,车厢里的空调和通风系统完全失效。天气炎热,车厢内,温度上升,空气浑浊。
列车上的乘务员,开了可以开的窗,但车厢的窗不能打开,乘客要破窗,列车员阻止乘客破窗,挡在窗前。这一刻,他们觉得自己是尽职的。
最后,列车到站,把小伙子抓了起来,最初传出要拘留,后来,说是只是批评教育。最后的铁路部门的通报也表示,没有达到要破窗的程度。
这就是颠倒黑白,指鹿为马了。
首先,根据铁路部门的相关规则,这个时候,就应该破窗。根据《旅客列车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》,空调失效应急处置办法第九条明确规定:旅客列车空调失效超过20分钟不能恢复且列车不能维持运行时,列车长应及时与司机、随车机械师(车辆乘务员)沟通,视车内温度和旅客舒适度作出动车组开门、其他旅客列车开窗的决定。
如果窗户不能打开,当然就是破窗,本来车上就准备了破窗锤的。现在是7月,如果这个天气都没达到破窗的程度,那还有什么时候能达到呢?是否破窗,应该尊重乘客的感受,破窗并不是多么大不了的事,以绿皮车的速度,不会有后续危险。后续降速行驶,也不是大问题。
令人惊叹的是,辩解中,居然形成了一种离奇的话术——破了窗就会有人跳窗。我都不知道这怎么联系起来的,一车乘客都是傻子吗?小伙子只是砸了窗,没人要跳窗。所谓春秋笔法,哪里需要漫漫春秋,只需要两天。
忘记规则不奇怪,真正耐人寻味的是,忘记规则之后的“本能”。列车上的乘务员,肯定会请示上级,或者他自己做主,都有同一种心态,那就是“尽量让事情像没发生过一样”。这就和地震时,宿管不让学生出门;当年克拉玛依特大火灾让领导先走一样。保持秩序,像火并没有在燃烧一样。秩序比人重要,保持原本的秩序,就像事情没有发生过。所以,悲剧之后的献花,会被拿走。
这种心态,一种集体的默契,替代了本来的规则。
一个人晚了一分钟,想上火车,被千夫所指不守规则。这一次,不守规则的人变了。
可悲的是,久而久之,这成为一种民众自觉——如果有人要求保持秩序,那么,就尽量保持秩序,那怕身处危险。上海地铁曾出过这样的事,男子被挤在两扇门中,因为长期宣传,紧急停车按钮不能按,结果,无人敢按,男子死亡。郑州地铁,十几个人被淹在水中,静静等待,结果全部死亡。
让事情尽量像没发生过一样,是为了掩饰。但当你否认一个错误的时候,就一定有一个更大的错误和悲剧等着你。
承认问题,承认错了,才是纠偏了开始,而纠偏才能更安全。承认错了,后续才有提高业务水平,提高安全水平的一系列整顿、发文、学习、培训、检查等等。
这让我想起一桩旧事。2018年10月28日,重庆万州一辆公交车坠入江中。事情是一个大妈和司机发生纠纷。当时,我写了一篇《悲剧背后,要关注那个掌握方向盘的人》。
当时,我发现万州的类似事故特别多,而且,网上又图片流传,司机间都流传一旦遇到乘客攻击,就故意撞车,让乘客入刑的经验。更重要的是,很多人从视频上也发现了,司机似乎的确主动在打方向盘。不过,当时的舆论,注意力都在放在了那个大妈身上,毕竟那是一种舆论真确,而一个更大的问题放过了。
现在想想,如果注意到司机、公共交通这些关键位置上的人的行为、反应、情绪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,就可能会有一系列的相应措施,后来的有些事情,可能就不会发生。
所以,公共交通安全的提升,这一切,还得从铁路部门,给这个小伙子道个歉开始。
刘 远 举
央视网、第一财经、光明日报、腾讯大家、南方周末、新京报、南方都市报、FT中文网、澎湃等特约作家,多家智库研究员。
关注时政、财经、科技话题,以深度、专业、理性的态度,去掘现象背后的事实。
腾讯大家年度作家奖;
新浪最有价值专栏作家奖;
红辣椒评论年度佳作奖;
第28届北京新闻奖一等奖;
第34届中国经济新闻奖,评论一等奖
已开快捷转载,欢迎转载
已开过白名单的公众号,转载请遵循转载规则
您的关注是最好的支持!
融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